米林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里有诗有远方新浪财经 [复制链接]

1#

来源:中国财经报

“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我们实现了从以往单纯的大田种植提供粮食到向区外调运种子的转变。”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甲措雄乡*委书记张广说,甲措雄乡是桑珠孜区的粮仓和种子仓,一级种子田亩,二级种子田亩,年销售青稞良种万斤,每斤比普通青稞增收1.1—1.2元。

目前,全乡平坝村1.45万亩农田的平均亩产在斤左右,正在实施的万亩千斤高产创建计划目标瞄准亩产斤。

甲措雄乡发生的变化,只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融入乡村振兴、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格局。

播下丰收的种子

“喜玛拉22号是我们日喀则市农科所培育出来的。”日喀则市农业农村局*组成员、农科所*组书记拉吉说,全区都在推广,其中日喀则市就要推广60万亩,占全区的60%—70%。它的特点是产量高,在日喀则市10个粮食主产县区平均亩产在斤以上,去年在岗巴县最高达到斤。

拉吉介绍,另一个主推的青稞品种是“藏青”,由自治区农科院培育,产量没有喜玛拉22号高,但优点是粮草兼顾,秸秆做饲料。

“我们的重点工作放在科技推广。”日喀则市农业农村局规划项目科科长扎西罗布说,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项目评审是最严格的,有的退回修改四五次,主要问题是科技推广措施不符合要求。

他说,科技推广措施包括良种良法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使用、植保措施,以及科技人员的培养,今年的项目经费里专门安排了培训经费。

“经过测土配方,全市土样检测结果是富钾缺磷。”昌都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白玛旺堆说,据此,昌都市提出采取控钾补磷稳氮的措施,鼓励使用有机肥和农家肥。

昌都市洛隆县是自治区粮食主产县及商品粮基地之一,有“藏东粮仓”的美誉,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是3.8万亩,占昌都全市17万亩建设任务的1/5多。在项目设计和实施中,注重发动群众增施农家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净化了环境。

在昌都市八宿县白玛镇沙木村,去年开垦出来的亩土地上种着燕麦草和黑麦草,田边紫红色的砂壤土清晰可见。这块地在开垦出来的3年内通过种草来培肥。

八宿县计划从今年到年,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主要开展饲草作物种植,逐步提升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同时,通过施化肥、农家肥,逐渐提高肥力。

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马镇马村的村边,一片平坦的河谷地带,青藏铁路从这里经过。青稞地里水泥渠道相连,田边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太阳能杀虫灯。

这里在年实施了现代农业青稞生产基地项目,据项目负责人、区农业农村局的萨那吾拉介绍,项目区正在打造有机农业示范田,不施化肥,只施有机肥。尽管青稞产量有所降低,从项目实施前的亩产斤降到.5斤,但价格翻了一番,普通青稞一斤1.7元,有机青稞的收购价达到3.5元。

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年,“十三五”期间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科技措施的投入达到总投资的8%,项目区农作物良种覆盖面积由建设前的60%提高到%,采取种子包衣消*、精量播种、机耕机播、科学施肥、科学治理病虫害、机收等良法,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

守护这片净土

“建设高标准农田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要充分认识保护高原生态的重要意义,通过林网建设、农田防护、田间护坡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给农田增色。”在西藏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工仪式上,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组成员、总农艺师林木强调。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促进作用。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材料显示,由于渠道的建设,节约了水量,生态用水得到保障,促进了项目区林木成活率的提高。熟土剥离、土地平整、客土改良、修建水渠、林网建设等综合措施的有效实施,起到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御干热风,提高绿化覆盖率,调节田间小气候的作用,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每年从10月起,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大量迁徙至拉萨市林周县越冬,冬季休耕的大片耕地上有遗留的青稞、小麦以及草根等,为黑颈鹤等越冬鸟类提供食物来源。

“农田是黑颈鹤的最佳过冬地点。”林周县副县长旦增说,松盘乡和南部的7个乡镇都属于黑颈鹤保护核心区,全县20万亩耕地有17万—18万亩在保护区。在保护区,必须经过严格的林评、环评,才能获准建设。

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牟文虎介绍,全区的现有耕地几乎都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和核心区,按照目前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都是禁止建设的区域,因此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比较突出。希望国家能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进行修改,使西藏在不开发新的土地的前提下,对已开发的土地进行改造升级,通过林业措施和其他一些措施,为农田增绿,改善生产条件。

做好结合文章

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市有“西藏江南”之称,平均海拔米,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尼洋河的交汇处,形成美丽的雅尼湿地。

在林芝市米林县羌纳乡,靠近湿地的田野里种着连片的玉米。田边立着公示碑,注明这里是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在这亩的项目区,推广了玉米种植,一直延续到现在,比以前种青稞和小麦效益要好。

与米林县相邻的林芝市巴宜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亩。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仁青巴珍介绍,项目区的土地流转率由20%提高到70%以上。在流转的土地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大棚发展设施农业,种植可以全程机械化的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作物,推进了种植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林芝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李振静介绍,在保证粮食安全特别是青稞安全的基础上,林芝市在项目区还推广了水果、茶叶等特色种植。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是单独解决水、平整土地、施施农家肥。”在今年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会上,林木强调,要做好结合文章,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融合和城乡一体化上下功夫,在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农民保障上下功夫。有条件的地区,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开展水果、蔬菜、特色农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种植。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在世界屋脊上,对宝贵的耕地资源的呵护有了新的愿景。

据介绍,西藏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已经被提上日程,目标初步确定为:到年,建成相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万亩,耕地质量等级提高1—2个等级,粮食产量亩均增长50公斤,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万亩,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图入库。

来源:中国财经报

记者:李继学张雨馨

编辑:刘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